騏驥開物-古今琢玉工藝之大不同

發表時間:2018-09-16 16:50作者:騏驥開物來源:原創



“器以載道”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特質,而“載道”之器中,玉器的萌芽最為神秘,內涵也最為豐富,漢代及以前所制作的高古玉是神權和王權的絕對象征。歷經八千年左右的發展,經受了工業革命的洗禮,玉器的古今制作工藝早已大為不同?,F代化大生產和電動馬達為大眾帶來了更為高效、更為精準的玉雕工藝和更為批量化的玉雕作品,但不同的琢玉工藝、迥然的制作工具也使現代玉器少了古玉身上所攜帶的“溫度”——在那玉料得之不易的年代,古代匠人們以真正純手工的方式經年累月打磨一件作品,極致匠心給古玉注入的生命的溫度。

所謂“玉不琢不成器”,對于摩氏硬度較高的玉來說,需要借助硬度高于玉的物質方能“琢磨”。據考古研究表明,在進入青銅器時代之前,史前人類琢玉主要靠石英、剛玉、金剛石等比玉更為堅硬的石沙,因而有“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”的說法。其后,青銅器以及鐵器的普及使古人的琢玉技術有了很大的提升,但其琢玉方式在現代電子設備出現之前,并沒有發生本質性的變化,因此清人李澄淵的《玉作圖》對于我們一探古人治玉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。


《玉作圖》以圖文并茂的方式介紹了琢玉的十三道工序,分別如下。

(1)搗沙

(2)漿

研磨最細的砂,浸水備用,原作已佚失,只留下一行文字說明。

(3)開玉

(4)扎碢(






(5)沖碢(

(6)磨碢(









(7)掏堂(膛)

(8)上花







(9)打鉆

(10)透花







(11)打眼

(12)木碢(




(13)皮碢(


這數千年經驗積累而成的玉作圖,顯示了古玉的琢磨工藝之復雜。明清古玉的制作成本尚有據可循,據資料記載,乾隆六年蘇州織造制作的一件青玉尊,共耗時六年零十個月。作為神權、王權象征的高古玉,其制作成本之高及所花費的人力物力之巨可推衍而知,有些高古玉器甚至需要幾代人合力,方能制作完成。


現代玉雕工藝得益于社會電子化進程和電動馬達的誕生,傳統的手工琢玉方式發展為各種電子機械參與其中的玉雕工藝技術。以下簡單介紹幾玉雕機器。


玉雕萬能機,從名字就可對其功能窺見一斑,可通過更換不同用途的工具頭、夾具,對玉器進行雕刻、拋光、鉆孔以及成型等一系列加工。市場上大部分普通玉雕件都是使用萬能機制作的。



玉雕牙機,也稱玉雕電子機,原本是牙醫使用的醫療器材,在玉雕師傅對玉雕件的細節和精度有了進一步要求時,牙機便成為了一柄利器,這個靈活的小鉆頭可以使新玉雕件的精細度大幅提高。



另外還有幾種制作廉價玉器所用的方法,一種是“超聲波加工工藝技術”,利用模具倒模加工,可以不斷復制相同的玉器產品,另一種是“電腦雕刻技術”,利用電腦制作模板通過數控機床完成玉器制作,現在市場上常見的佛公、貔貅和觀音玉雕件等,便是利用電腦雕代替人工進行坯胎制作,其中質量好些的雕件是在電腦完成雕刻后再經人工修整。


現代技術使新玉雕件的制作過程變得高效而精確,再加之先進科技使玉料的開采量大大提高,所以新玉如同其他現代工藝品一般涌入市場,并形成一套以“色”分等級的體系,除此之外,還有近些年流行的工藝品大師名頭的炒作也深入到了玉器市場。


從文化內涵和韻味來看,古玉承載的是不同時代、不同地區的文化與審美,是更高層次的“載道”之器,那光陰荏苒所沉淀下來的大美,那不可復制的歷史價值,需要用時間,需要用心慢慢去品味。


騏驥微信公眾號

匠心造物 · 中華風骨



分享到:
騏驥品鑒熱線:13671949418 (微信同號)
騏驥開物
騏驥公眾微信號

                 騏驥公眾微信號 


騏驥開物郵箱:qijikaiwu@qq.com